月经,是女性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象征着女性的生命力,是很重要的存在,但多数人对月经都羞于启齿。她们从小被灌输要“把月经藏好”的观念,以至于经血、卫生用品、情绪与疼痛等一概不能曝光,一旦被发现就成了羞耻。到底,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 “月经”是如何呈现的呢?我们的月经教育究竟有什么问题呢?
事实上,月经羞耻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而是亘古流传。人们为了避免直接说出“月经”二字,都会用各种代词称呼月经,例如,“大姨妈”、“月事”、“例假”、“那个”、“亲戚”等等。在长期文化影响下,似乎“月经羞耻”就是主流价值观, “羞耻”普遍得无人质疑。根据,新纪元媒体系毕制小组月经研究所的问卷调查中收集到的案例发现,不少人会在学生时期听到身边的同学议论“那个谁谁来野了”,或者没参与上体育课时的女同学都会被小声询问“你来野啊?”等等。
此外,当女性发生侧漏的时候,她们都会特别惊慌或者想方设法找东西遮盖,包括坐在座位上不敢起来、把外套扎在腰间遮挡屁股、或者让朋友站在身后帮忙挡一下。相反的,如果是身体其它部分受伤流血的话就不会感到如此紧张和羞耻。大部分女性去厕所换卫生棉的时候会遮遮掩掩,迅速地把卫生棉塞进口袋,或者让朋友帮忙“打掩护”,生怕男生看见。
古往今来,经血在不同的宗教圣典与社会文化中常被视为不洁的标志。虽然文化各异,但大马三大种族都有着同样的月经羞耻文化,如:经期期间的女性都不能进入宗教场所。某印裔大学教授,Rajennd Muniady在采访中透露,在印度社会中,女性在经期期间不能与他人接触、不能煮饭,据说是因为大家认为经血是肮脏的,碰到经期中的女性或吃了她们煮的饭会倒霉。此外,他进一步说明,印度女性初潮后,会烧掉她们所穿过的衣服,寓意去除邪秽之气。另一方面,马来族群口耳相传的Pontianak传说,是一个关于会吃经血的女鬼故事——。如在经期期间不清洗卫生棉或随意丢弃卫生棉, Pontianak将会吃掉该女性的经血,招来厄运或被附身的可能。因此,她们会把卫生棉上的血都清洗干净后才会将其丢弃。
基于人们接收月经的资讯不全面,对月经充满恐惧与不科学的认知,时至今日,社会中仍存在各种禁忌与迷思。例如,经期女性不能去扫墓、不能到庙宇拜拜、不能参加丧礼、拿生理用品不能被看到等等。在传统家庭成长的孩子,受保守观念的熏陶,会认为月经是一件私密事,外加马来西亚没有法定的生理假,过半的公司都不会提供额外的生理假,以至于他们会在生理期“带病上班”或吃药了事。
根据新纪元媒体系毕制小组月经研究所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民众的月经知识来自学校老师、父母,及社交媒体。家庭与学校虽作为主要的月经知识来源,但亲子间的沟通常会受到月经羞耻的观念限制而浅浅带过或避而不谈,而且父辈和祖辈普遍缺乏正规的性教育,言语间或加重月经的污名化。现世代,网路日渐发达,人们接收讯息量变得快速与轻易,任何资讯都能从网路上得到。当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然而,社交媒体上面的资讯形形色色,可能会让孩子接收到错误的资讯。因此,学校成为唯一月经知识传播的官方途径。
学校的月经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某位民众个人的亲身经历,认为学校提供的月经教育是相当有限的,经常是由学校老师用短短一节课,寥寥数语带过。老师不会仔细的说明课本中的课纲,往往都是以认识男女性器官功能,再到认识月经是什麽,以及生理用品有什麽等为主(如图1,图2)。另外,在他看来,课纲中少了对经前综合症(PMS)的资料,关于荷尔蒙对女性在经期前几天或一周所造成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对此,他认为,学校提供的月经教育,老师应该讲解得更仔细更有趣,让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发育现象做好准备,也让男性从认识月经中学会尊重女性。
“月经教育是男女分开的,女生都会被带往另一个地方听讲座”。大多的受访者表示,女生会透过讲座认识月经的相关知识以及生理用品的使用与处理方法,而男生就会被告知留在课室。这种月经教育模式也反映了保守的社会文化,男女的性教育需要分开学习,关于月经的讲座只有女性需要参与,而男性不需要,因为月经和男性不相关。这既剥夺男性了解月经的机会,同时也强化了两性对彼此的不了解,且增加社会对于月经的污名化。此外,不少女性都有月经沾到裤子上的经历,男生之间对此更多是嘲笑或回避,而女生之间更多是帮助。其实,嘲笑和回避都是他们对月经的污名化,导致女性对自己来月经感到羞耻,甚至害怕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来月经。
专家对于月经教育的建议
什么年纪最适合接触月经教育呢?受访的性教育工作者吴启铭老师回答,“小学三年级。” 他解释,“现今社会小孩的身体早熟的情况越来越明显,为了让慢慢迈向青春期的女性有个心理准备,9岁是最合适接受月经教育的年龄。”另外,对于男女分开学习性知识的现象,他表示反对,并说道,“男女必须一起上月经相关的课,这样可以让男性了解女性为什么会来月经,经期会给女性带来什么不适的现象,以及明白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继而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和包容。如此,更有利于打破月经污名与禁忌。”
从2017年开始,中学的课程因教育革新,已改成中学标准课程(KSSM)。以往学校的课纲只会在中三(Form 3)的科学课本上才会让学生接触到月经有关的知识,但现今的教学模式已不同往日,月经相关的知识内容已经挪前到中一(Form 1)的科学课程中(如图3,图4)。对这项转变,吴启铭表示:“时代一直在进步,大家学的东西肯定都不一样,然而问题不在课本,而是老师。我认为课本有提供月经相关知识,但关键在于学校老师怎么教。” 在过往的学习经验中,月经相关课题都缺乏深入探讨。老师拥有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必须做好榜样,正视月经,以科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接受月经。破除迷思,需要让新生代不再盲从迷思;破除月经羞耻,老师需要和学生们一起深入探讨月经,让大家知道月经,想谈就谈。
综上所述,月经其实是一件自然的事,希望大众能给予身边的女性尊重和包容,月经教育也如同其他课题一样,希望大众都能以正确与平等的心态看待月经课题,进行对话,消除月经的污名,打破月经的禁忌及歧视。
Comments